一间房子收工需要各方人员付出体力和专业才得以完工,但有多少人记得他们?
我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然而在这个「号称」尊重专业的时代,我们真的尊重各行各业吗?身为工地监工与作家双重身份的林立青,在《做工的人》与《如此人生》两本著作中,不断提出叩问。他笔下的故事过于真实,他眼中的社会现实而残酷无情,但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社会长期习惯漠视基层劳动者的专业。
奥威尔的《动物农庄》有一句经典名言:「所有动物生而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同理,如果人人平等,可是有一群人更平等,那就不是真平等。
有些职业具有健全制度以保障他的专业,例如医生、老师、警察等,但还有更多行业等待被更多人看见并赞扬,像是到处解决迫切居家问题的水电师傅,又或是长期相处在工地的师傅们。大家是否想过,一般常见的开工、完工典礼,快闪出席的大多是政府官员、民意代表、建设公司高层主管,那么长期在工地「做工的人」去哪里了?这些人民纳税兴造的公共建设、花费一辈子积蓄购买的房子,是集合各方领域的工程人员,积年累月地付出体力努力和专业经验,才得以万丈高楼平地起。
但没有人教过我们,该如何尊重第一线劳动者?
希望怎么被看待,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或许就从个人的视觉姿态,开始调整我们的阶级意识。
专业是天赋,是一种敏锐度,或长时间训练累积而成的。任何职业的存在,都是为了解决社会大众的种种需求,我们的岁月静好,是透过各种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为我们服务,才造就了现在细腻丰富的生活。现在有越来越多职业超乎过去的规范或想像,将来也会有更多不同职业类别出现。我们期待社会有更多同理,能够正视不同工作的价值,而不是只看薪资或学历。
有些工作因为钱太少、太危险、工作太辛苦,导致人力短缺。我们应该思索的是,能否提高待遇吸引人员投入?或是增加安全设备、改善危险环境?如果工作太辛苦,可否增员减轻工作负担?如果社会集体意识总是倾向以廉价劳工来替代,那麽劳动工作永远不会被尊重。
「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以最熟悉的工地工程为例,坦言工地经常会以廉价或大量移工来取代工地师傅,因为大多数人不了解工地工程专业之处,也看不到专业师傅数十年来累积的经验,他们所拥有的技术,并不是一般人可以轻易取代的。
林立青撰写第一本书时,摄影师要到工地取景,原本师傅们都不以为意,甚至十分随兴,到了第三次拍摄,师傅的态度越来越正经,甚至佩戴安全帽及各项专业装备入镜。林立青强烈感受到,当一份工作被尊重,它会产生变化进而发展成更动人的面貌。透过互相尊重,每个人会更自觉,而这也是让社会显著改变的方法。
每个时代都该赋予专业应有的尊重,凡是提供服务,长期带给大众稳定生活的人,他的贡献无法被数字、金钱所量化。让我们试著学习从成果、规模、时间、人力、管理,重新审视一份工作的专业,这些会让我们在与人对谈时找到共识,并且重新界定自己,重新看待他人。我们想要被人尊重,同样的这个标准,也会让人尊重我们。
-
1减少自助餐浪费别忘管好后厨 通过少量多次的方式来准备食物
-
2六成白领遭遇过职场PUA 关系落差忽视平等
-
32020年5月1日新规将实施 加大违法行为惩戒力度
-
4退役军人待遇最新政策目录清单 待遇政策越来越完善
-
5从走街串巷回收废品到进入社区分拣垃圾 走近垃圾分类指导员的日常
-
6韩国520所学校停课 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聚会
-
7中国民航稳健恢复 8月国内航空客运共完成4535.1万人次
-
82020年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 增速较7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
-
9蘑菇街回应裁员 优化掉部分非强相关业务
-
10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河北固安设置跨省城市航站楼 直线距离约1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