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华能龙开口水电站——金沙水暖润两岸
发布日期: 2022-03-30 19:49:02 来源: 云南网

云岭春早,金沙水暖。走进位于鹤庆县境内金沙江中游河段的华能龙开口水电站,满眼皆是青翠欲滴的绿色。波光粼粼的金沙江两岸,覆盖着刚发出嫩芽的绿植,从大坝高处眺望,岸绿、水清、河畅、景美,展开环境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丽画卷。

生态环保理念贯穿始终

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型水电站,龙开口水电站是华能集团在金沙江上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第一个水电项目,也是华能集团实施“跨流域”发展战略的标志性工程。电站以“绿色环保”为宗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保护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共建一方和谐”的理念,在金沙江中游第一个建成珍稀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站,建立了珍稀植物园、废水零排放系统等。建成以来,先后荣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等荣誉。2021年底,龙开口水电站又获得“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称号,成为云南省、华能集团首家入选的生产建设项目。

龙开口水电厂副厂长曹一凡介绍,电站在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秉承“同时设计、超前实施、提前投运、运行有效”的理念,开工之初就确立了建设金沙江上的绿色电站的目标,工程建设符合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环保水保措施主要包括鱼类增殖站的运行管理、水生生态监测、陆生生态调查、水环境检测、厂区两岸绿化等;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防治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综合防护体系。施工结束后,积极恢复景观,投资近2000万元进行植被恢复和复垦。此外,水电站建设中坚持科技创新、示范引领,运用水土保持遥感监测、三维模型设计、植生袋或爬藤植物生态护坡等新技术,积极营造良好水土保持生态;在水电工程中首次采用三级竖井解决半成品料高700米落差和长距离空间转弯胶带机运输成品骨料,减少占用耕地林地面积504亩;采用竹条牵引方式种植爬藤植物覆盖坡面,应用香根草的发达根系防治边坡,成功解决了渣场边坡绿化及水土流失问题,同时修建珍稀植物园,对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红椿树进行移栽保护。

心系民生冷暖,造福一方百姓。龙开口水电站在大坝左右岸设置灌溉引水取水口,每年为下游沿岸10.8万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7937万方,人畜用水202万方,这一匠心独运的惠民举措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此外,为积极响应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号召,龙开口水电站依托“华能百千万工程”援助机制,每年在库区实施“村容村貌整治项目”和“环境保护工程”,有效解决了库区村庄垃圾处置问题,切实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让人居环境更加和谐。工程结束后,电站将燕子崖渣场、料场植被恢复工程供水系统及投资3.52亿元长48公里的公路,无偿移交地方政府,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

勇于创新推进绿色发展

2021年5月,龙开口水电站集运鱼系统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集运鱼系统是华能集团投资建设的首个集运鱼系统,同时也是云南省首个大型水电站集运鱼系统。该系统的建成投运,突破了水电站大坝对上下游鱼类活动的阻隔,为中华金沙鳅、长薄鳅、短须裂腹鱼、鲈鲤等金沙江濒危土著鱼种的种群繁殖和基因交流创造了条件,成为助力长江流域整体生态恢复的新举措,人们都风趣地比喻:“今后金沙江的鱼儿有网约车啦”。

“亲鱼培育池里2厘米左右的灰色小鱼苗是鱼类增殖站年后刚培育出的鱼苗,过几个月鱼儿长大一些,就可以转移到室外的方形鱼苗培育池进行下一级的培育,最后再进行集中放流。”龙开口鱼类增殖站科研人员介绍,增殖站于2009年11月开工建设,2010年7月投入运行,是金沙江中游第一个投入运行的珍稀鱼类人工增殖站,委托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运行管理,已成功人工繁殖短须裂腹鱼、细鳞裂腹鱼、岩原鲤、鲈鲤和长薄鳅等5种国家珍稀金沙江土著鱼类,投运至今已连续12年进行了13次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放流的鱼类数量达196万余尾。

鱼类增殖站不仅有效保护了龙开口江段的各种稀有鱼类,最大限度减少水电工程带来的不良影响,而且成了水电站的环保科普宣传展示窗口,展示了中国水电建设注重科技创新、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理念。

截至2021年,华能澜沧江公司已投产发电项目完成水土保持投资35.64亿元,在建项目3.78亿元,西藏清洁能源基地水电站项目初步估算21.28亿元。糯扎渡、小湾、景洪、功果桥等澜沧江上的梯级电站正持续发力,积极探索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融合发展,以技术创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云南网记者侯婷婷王永刚

标签: 水土保持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