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走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样板
发布日期: 2022-04-20 14:28:34 来源: 云南网

绿色一直是嵩明高质量发展的主色调。

近年来,嵩明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聚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从农业、工业到服务业,实现了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变。

绿色农业开启乡村循环经济新模式

素有“滇中粮仓”美誉的嵩明,鲜花四季常开,盛产鱼米果蔬。

一年之计在于春。进入春耕时节,记者走进嵩明县小街镇五条沟村,从寒冬苏醒的泥土伴随着阵阵草香扑面而来,勤劳的草农们正在垒圸、打塘、施肥,种植巨菌草,奏响春耕的生产序曲。

“巨菌草种植效益高,管理得好,种一次可以管好几年,我打算把土地流转出去,专门来管理巨菌草,一个月估计能增加2400元收入。”五条沟阿革勺小组村民徐永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巨菌草是优质牧草,每年能种3至5茬,可满足村里和镇上养殖场的饲草需求,而养殖场产生的粪污沼液经过处理后,也能产生很大经济效益。”村党总支书记马寿福介绍。

五条沟村有1个养牛场、2个养猪场,通过把牧草基地种植的巨菌草作为优质饲草供应养殖场,养殖场产生的粪污沼液收集后经过沉淀、发酵、兑水等工艺处理,最终又变成优质有机肥满足牧草基地的肥料需求和供应市场,从而构建形成“牧草种植-养殖场-粪污沼液处理-有机肥-牧草种植”的绿色种养循环发展产业链。

现在的五条沟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村美民富,通过种植巨菌草,走出了一条绿色循环发展的致富路。

而在嵩阳街道东村社区无土番茄种植基地,却是另一番景象……巨大的黑色大桶里装满了营养液,正在通过管道输送到每棵植株的根部。将来,这些番茄成熟后,将销往北京、广州等地。

相关资料表明,无土栽培番茄比土壤种植番茄可提早成熟7-10天,产量可提高0.5-1.0倍。经检测,无土栽培番茄中维生素C、钙元素、锌元素的含量均超过土壤种植番茄。

“无土栽培番茄项目根据嵩明特有温度、光照、空气、湿度等气候条件,对番茄营养液配方比例以及PH、EC值进行调整。同时简化了营养液灌溉操作,将每天灌溉频率由8—12次减少到3次,减少了水肥一体机等设备的投入以及相关能源的消耗,省去中耕、除草、土壤消毒等作业,大幅度地节省劳力,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目标。”种植园技术人员解释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云南千景树种植园有限公司一直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番茄,从2017年到现在,已经连续4年通过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LOBALG.A.P认证),产品获得销往欧洲市场通行证。

云南省花卉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内的昆明立深新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上蔬”无土栽培蔬菜生产洁净,安全,营养的绿色免洗蔬菜,可年产54750公斤水培蔬菜。菌视界公司拥有全套自主研发的金耳工厂化栽培技术,已实现金耳鲜菇全年供应并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正当其时。绿色将成为嵩明绘就从“农业大县”迈向“农业强县”这幅美丽画卷中最鲜明的底色。

绿色食品新兴产业为美丽添彩

打造国际绿色食品集聚区,是杨林经开区另一个梦想和追求。

一直以来,杨林经开区严格按照牛栏江涵养区环境保护要求,认真分析研判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趋势,聚焦销售型、节水型、功能型、环保型企业,重点关注市场前景好、带动效益广、具有鲜明特色的成长性型企业,瞄准质量要求高、创新能力强、品牌效应好的责任型企业,梳理出目标企业,主动上门招商,旨在打好“绿色食品牌”,助推园区高质量低碳发展。

位于杨林经开区空港大道东侧的康师傅(昆明)饮品有限公司是“云南省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和“昆明市绿色食品10强企业”。

“绿色制造,一直是康师傅坚守的生产原则。”康师傅(昆明)饮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公司自2010年落地嵩明县杨林经开区以来,始终坚持绿色制造、绿色发展的理念,是园区第一家创建的绿色工厂。

众所周知,用水量大是食品生产领域的一大痛点,如何在生产工艺方面做文章,破解水资源浪费问题。多年来,康师傅通过调整产品结构,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对冷却水循环利用,冷凝水回收、锅炉风机变频、锅炉零排污、调配车间冷凝水热回收、中水回收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改造,尽量减少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周转,达到缩短生产流程,降低能耗的目的。

“我们锅炉房使用的是天然气,130摄氏度超高温瞬时杀菌等环节使用的冷凝水可实现回炉利用。饮品调配过程中生产的废水进行处理后,可以在其他非饮用环节使用。就连吹瓶、制瓶环节使用的高压压缩空气,都可以用于其他低压气体生产环节。”技术人员介绍。

在生产茶饮品、果汁饮料过程中产生的茶叶水果残渣、中水处理后的污泥,都“变废为宝”,成为了园区附近花卉园、农田的有机肥料。

据介绍,康师傅(昆明)饮品有限公司已建成的日处理量16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采用厌氧EGSB+复合好氧生物法进行处理,出来的中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及《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A级标准。这些水用于厂区3万多平方米绿化面积的浇灌和厂区清洁后,每年可减排污水10万吨。

作为省级绿色园区,多年来,杨林经开区以“绿色制造”树立“绿色发展”的标杆。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过程中,园区实施节水循环化工程,建成总容量1.5万立方米中水回用收集池3个,建成中水回用管道约80公里,建成日处理污水2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1座,建成雨污管网约134公里,中水出水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实现园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

近年来,嵩明通过引导重点企业深入实施清洁生产改造,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绿色能源从工业角度实现低碳减排

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和滇中新区、嵩明杨林经开区形成合力,大力推进“三整车一中心”及汽车零配件配套项目建设,北汽新能源、江铃新能源、东风云汽实现量产,中汽中心高原试验室项目投产,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零部件产业园正在形成。今年还将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运用,力争年内新能源汽车产能达2万辆以上。

虎年的北汽云南新能源汽车项目昆明公司基地(简称北汽新能源项目)可谓“火力全开”,厂区内,满载着一箱箱零部件的叉车正驶向生产线,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操作设备,调度物料,保障生产有序衔接。

截至目前,北汽新能源项目销售团队以昆明市巡游出租车“油改电”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先后与昆明市31家出租车公司、西双版纳州、保山市、楚雄州等出租车公司达成销售合同,已产销超过1万辆。

据悉,今年,北汽集团将加强资源内部协同,重点保障昆明基地2万辆,争取3万辆的产量跃升。2025年实现年产1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力争到“十四五”末,将昆明基地打造成制造体系先进、产业链条完善、产值超百亿的高端制造业龙头项目。

在云南雄鑫汽车有限公司(简称雄鑫公司)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熟练地在生产线上运用智控系统操作机械手臂来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组装,经过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一系列繁复有序的流程后,一辆辆标准化新能源汽车便可以下线。

目前,雄鑫公司立项申报的“云剑”牌专用车生产资质和场(厂)地车特种设备生产资质,获得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系列产品已研发制造及进行严格的质量验证结束,车型预计于2022年4月全面投放市场。

据介绍,2019年,雄鑫公司根据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城乡消防事业发展等要求,深入对观光旅游市场、环卫市场、城镇消防市场进行调研,在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研发出专用车和场地车型系列产品,其中,场地车型产品包括电动观光车、电动巡逻车、电动皮卡车、电动消防车、电动环卫车、电动高温高压清洗车等,下一步,公司还将研发生产专用车型冷链物流车、医疗救护车等有市场需求的专业车型。

作为国内首家机动车高原实验室,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昆明)有限公司(简称昆明检验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锚定打造世界领先的汽车及零部件高原研发验证和测试基地目标,为汽车行业搭建了专业高效的高原检测研发服务平台。

目前,昆明检验中心通过开展环保一致性核查、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规划、智能网联示范区方案编制、新能源汽车发展咨询等项目,充分发挥昆明检验中心对汽车产业管理支撑作用。

未来,昆明检验中心进一步发挥高原特色业务优势,夯实轻型车、发动机高原排放测试标定及不同海拔RDE、PEMS测试等主营业务,加快高原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能力建设和布局,全面、系统提升高原研发验证、测试标定技术水平。加强与中汽中心内部院所联动,利用中汽中心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提升政府服务能力,为后续发展争取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杨林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我省出台了《云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杨林经开区将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推动现有新能源整车企业扩大产销规模,提高产能利用率,尽早实现满产达效。

绿色生活为高品质幸福生活“加码”

“乘坐过程中噪音低,没有燃油的刺鼻气味,运行也很平稳,费用比燃油车还便宜。”乘客刘成文说到。

去年年底,嵩明兴业城乡公交公司(简称兴业公司)52辆新能源出租车上线,标志着嵩明县出租车进入新能源时代。

据了解,兴业公司作为嵩明县规模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在嵩明率先大批量使用北汽新能源EU5换电出租车,对新能源汽车使用推广、绿色出行、实现节能降碳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新能源出租车每行驶一百公里大约节能3公斤标准煤,按1000辆新能源出租车来计算,一年大约能减少各类温室气体80万吨,相当于种植324万棵树木。”兴业公司李卫介绍。

2021年,北汽云南公司与兴业公司签约100辆EU5快换版新能源出租车订单,据了解,这批车辆由北汽云南(昆明)公司本地生产,标志着嵩明县出租车将迎来新能源换电时代。

“因为都是自动挡车型,免除踩离合、换挡等操作,就是长时间驾驶也不会感觉很累,此外,在运营时,每公里只要0.3元电费,对比高昂的油价,大大减少了成本开支,对于出租车司机来时,约等于增加了他们的实际收益。”李卫说。

如果说,低碳出行,是嵩明打造的绿色交通名片,那么见“圾”行事,通过垃圾焚烧发电,将打通嵩明城镇居民生活垃圾从源头到最后一公里。

吃过午饭,小街镇的张加洪和往常一样,收拾厨房后把垃圾送到院子里的垃圾桶。从垃圾分类进行以来,他已经对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该如何归类十分熟悉。院里有两个垃圾桶,一个写着“会烂的”,另一个写着“不会烂的”,张加洪边把酒瓶、酱料瓶扔进了“不会烂的”垃圾桶边说:“垃圾分类不是大城市才有的,在我们小街,垃圾也一样分类。”

同样,在小街镇陈家下村的垃圾清运点,一排整齐摆放、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格外引人注目,桶上分别印有“可回收、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字样。据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里每天都会有垃圾清运人员把收集到的垃圾运往垃圾焚烧处理厂进行处理,并对垃圾桶进行保洁。

吃进垃圾,吐出“宝贝”。分类后的垃圾通过层层清理转运,最终被送到中国海螺创业控股有限公司炉排炉垃圾焚烧发电技术项目进行终端处理,通过焚烧炉内上千度的高温热解,用于发电和生成水泥的熟料,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形成“清垃圾”闭环。

“整个生产工艺是密封的,没有异味扩散,温度控制在850摄氏度以上,垃圾燃烧彻底分解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消毒液燃烧后达到工业用水标准,循环使用,产生的浓缩液回炉焚烧,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昆明海创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该项目共建有300吨/日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及相关配套设施,1台300吨/日垃圾焚烧炉排炉+1台6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年额定生活垃圾处理能力10万吨,年上网电量约3300万度。

“现在村子里面环境美了、路面也干净了,街上再也闻不到垃圾堆放散发的异味!”说起村镇环境的巨大变化,小街镇大桥村村民杨丽艳连连称赞。

绿色建筑助力城乡建设实现“双碳”

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建筑节能对减少碳排放的贡献十分突出。

近年来,嵩明县在昆明市和滇中新区的政策引导和鼓励下,积极探索绿色建筑的项目引进和实施,助力城乡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嵩明碧桂园•天樾项目建设现场,机车轰鸣、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建筑工人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工地上建材堆放整齐有致,微风中,绿色的护网为忙碌的施工新增了一抹绿意。

“今天很多建筑的复杂结构和创新设计给传统施工带来了很多难题,我们通过应用BIM技术,分析计算出建筑物面积体积、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平均传热系数等,将房子在电脑上事先模拟建出来,提前预判相关的参数是否满足相关节能标准的要求,把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掉,减少建筑资源的浪费。”项目总经理张伟航介绍说。

除了运用科技力量提前对建设节能进行分析计算,天樾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也严格遵循绿色建设,张伟航告诉记者,天樾项目规定,必须采取措施减少预拌混凝土损耗,损耗率要降低至1.0%;减少现场加工钢筋损耗,损耗率降低至1.5%,这就要求项目现场人员牢固树立节约理念,在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准用材。

嵩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超过55%。

嵩明将积极探索高品质绿色建筑建设,加强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倡导建筑绿色低碳设计理念,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等,降低住宅用能强度,提高住宅健康性能。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鼓励加强建筑节能改造,形成与小区公共环境整治、适老设施改造、基础设施和建筑使用功能提升改造统筹推进的节能、低碳、宜居综合改造模式。

嵩明县发展与改革局副局长李周介绍,近年来,嵩明积极探索节能减排发展途径,助力各个领域绿色发展,他举例,目前,嵩明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能耗双控工作。此外,对12家“两高”企业严格执行停产整改,并在嵩明县城玉明路(南起新巨龙家具城,北至嵩明县城文昌路交叉口)尝试使用了LED光源,经初步测算,LED光源较之前的传统高压钠灯光源节能百分比约42%。

在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中,对存量部分,把做好企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服务和能源管理工作,把“双控”落实到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大对企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大技术研发、技术改造、培训教育、节能诊断、清洁生产审核、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资金支持,通过源头控制、制度强化、技术服务、重点突破、考核强化、宣传引导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强度,遏制能源浪费,确保能耗总量优化增长,促进嵩明县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效益同步增长。

下一步,嵩明将在市场准入端和日常运行端抓好“双控”工作,在项目准入上,将优先保障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高产业企业用能需求。坚持源头控制,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意见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前置条件,从源头上杜绝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在嵩明落地。

绿色发展,脚步铿锵。接下来,嵩明将在推进由“县”向“城”转型,全力开创昆明东部宜居宜业新城建设新局面的道路上,一路向“绿”而行。

云南网记者万旭李桀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