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快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看大理|“团结的力量”洱源县佛堂村洱海保护的实践与自我修养
发布日期: 2022-07-08 05:49:29 来源: 云南网

洱源县凤羽镇,青山下、碧水间——佛堂村。


(资料图)

走进佛堂村,绿树包裹着的湿地、水面上那一座座的飞马图案,浪漫别致的“稻田”剧场,在小木屋画廊的加持下,空气中弥漫的——嗯,那是文艺的味道。

背靠天马山的佛堂村,山水宜人,古树庇荫,多个民族居住于此。村内,清澈透亮的清源河水流入凤羽河最后流入洱海,被称为“洱海源头的源头”,是洱海保护的重要屏障。

在洱海治理保护的要求下,洱海流域所有县、镇、村都面临着乡村产业升级转型的考验。作为洱海重要的水源地,佛堂村应该作出怎样的尝试?

该村敏锐地找到了“生态农业+文化创意+田园观光”的主题定位,确立了农业板块通过文化创意来进行包装、提升,文化创意通过农业板块作为呈现载体,而旅游板块则通过上述两者来填充内容。三个板块相辅相成,良性循环,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链的乡村振兴与洱海保护之路。

“于是乎,充满了艺术感的画廊、现代风设计的高端半山酒店、大道至简的粗线条与稻田结合的水幕田间剧场被引进、被实现、被创造,与村中那一颗颗古树相映成彰。近几年很多国内文化名人都会莅临我们这个古朴的村落,或论道、或小憩,纵情于山水、神游于林泉……”在江登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德开的诉说中,我们感受着这位年轻村官的浪漫。

顺着杨德开的想法,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夜幕下、光幕中、水幕前,无伴奏合唱团在“稻田剧场”中低吟的牧歌;施特劳斯的优雅、又或肖邦的忧伤,令人如痴如醉的音符在田野中轻轻飘荡……这还是我们印象中的村庄吗?不,这是画卷,一幅在神笔马良手中画出的浪漫画卷。我不禁有些神游地想。

谈到村头那美丽的湿地,村中老人杨荣辉告诉我们,当时那里是田地,传统方式种植着玉米等庄稼。“为了保护洱海,政府决定把这里打造成为湿地,并给我们付每年每亩2000元的租金。现在改造后的风景太好了,我都有点不相信是我家。有很多游客都来村里旅游,采果看花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旅游收入,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举措。而且,村里开的酒店也增加了我们务工的机会,村里年轻人都不出去打工了,就近务工就能有很好的收成。”“我家老伴开了个农家乐,3月份就有3万多元的营业额,那个生意是真心好啊,好得她4月份就累病了去医院。”谈到收入,杨荣辉有些幽默地说。

“当时的村民很抵触,村里党员及乡村治理委员会的成员们就一家一户做工作,一个民族一个民族地讲未来。总体来说,我们村的人是很有修养的,知道党委、政府不会骗人,一家同意了,还帮着我们做另一家的工作。我寻思着,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各民族群众把思想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行进,什么理想都能实现。”回忆起当时工作的情形,杨德开有些感慨。“当然,这也离不开对党委、政府的认同与信任。虽然当时村民收入受到影响,可目前家家的收入都翻番了。”杨德开补充说。

据检测,目前凤羽镇内日均空气污染指数(API)在0~50之间,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空气质量为优;今年以来,凤羽河铁甲桥断面水质监测点监测情况为4个月Ⅱ类(水质可供生活饮用水);作为洱海重要的水源地,凤羽彻底转变原有高水、高肥、高毒农药种植方式,通过生态种植,已经把江登村农田都恢复成可绿色有机种植的良田,土壤监测情况为Ⅱ类土壤。

“村容村貌、公共设施、河流湿地到各家各户的内部环境发生着的翻天覆地变化,村民们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乡村振兴所带来的红利。因此在2022年以及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我们应在巩固乡村振兴现有成果的前提下,继续稳扎稳打,力争把我们村打造成为洱源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范本。”杨德开的语气坚定。

云报全媒体记者 马喆 秦蒙琳 李文诗 胡梅君 殷洁 博达 吴沛钊 段苏航 段芃

标签: 自我修养 团结的力量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