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点评!追忆“大国茶匠”肖时英:以立体生态茶园 探茶产业发展新方向
发布日期: 2022-08-21 16:33:12 来源: 云南网

清晨的雨雾还未散去,位于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大寨村大草地村民小组的一片茶园里,已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虫鸣、鸟鸣、蝉鸣声不绝于耳,土鸡在茶树下闲庭信步,郁郁葱葱的茶树间,还藏着一棵棵香樟、香椿、樱桃,放眼尽是碧绿,细看却内有乾坤——这里是“大国茶匠”“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之父”肖时英与妻子的时木茶厂茶园。

以立体生态茶园 探茶产业发展新方向

1953年,刚从武汉大学农学院茶树专业毕业的肖时英和妻子张木兰来到云南勐海茶叶实验场,自此开始了“茶味人生”。从青葱年少到苍颜白发,夫妻二人将毕生献给了苍苍茶山,成功实验“以苗育苗”的扦插新方法,掀开了云南大叶茶选种史上新的一页,确定现代新茶园标准,为云南茶叶产业化生产打下基础,更选育出了云瑰、云梅、矮丰、雪芽100号、短节白毫、云抗10号、云桃等无性系良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尽管已拥有诸多成就,但肖时英与妻子张木兰的科研热情却从未衰减半分。1992年,退休的肖时英和妻子张木兰来到倚象镇大寨村大草地村民小组,自掏腰包垦建茶园用于科研。

肖时英敏锐地意识到,集中连片的现代茶园实行集约化栽培,改变了小农经济茶园零星分散的局面、提高了单产量和经济效益,但也面临着茶树品种单一以至于抗病虫害能力减弱,连片种植的茶树之间相互争夺水分养料、自我维持能力降低、茶叶的天然品质逐渐下降等问题。

经过近30年的努力,时木茶厂茶园独具特色的“立体生态茶园”模式,被评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成为推进茶产业绿色发展的示范样板,在这百余亩的青翠山地间,凝结着肖时英毕生的心血与智慧。

以立体生态茶园 探茶产业发展新方向

“现代茶园普遍采用的是平面树形,这种树形只有一个面可以采摘,限制了产量,并且茶树下枝干裸露,苔藓、地衣,还有各种杂草会跟茶树争夺养分和水分,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普洱市茶咖中心工作人员杨显鸿,曾跟随肖时英老人拜师学艺,对立体生态茶园的理念了然于心,“立体生态茶园的树形,采用‘厂’字型修剪,这种立体修剪使茶树的采摘面得以延伸,不仅产量增加了一倍,还有效抑制了茶树下各种附生植物的生长,茶树间还套种了香椿、桃树等树木,结合立体式修剪,可以有效防风、防霜、防杂草、遮阴。”

“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茶园生物,重新定位茶园生物与茶树、茶园生物与人的关系,辩证认识茶园生物的利与弊,为生态文明和普洱茶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在《我们亲历的云南茶》一书中,肖时英在茶树病虫害防治上提出了“变害为益”“化弊为利”的独到见解,提出“免耕生草”利用杂草覆盖土壤能防止水土流失、利用益虫提高茶园产能与茶叶品质,而在立体生态茶园中,肖时英践行着他的理念。

“这片茶园组合种植了云南大叶种和福建小叶种。”多个品种的套种能有效错开春茶发芽高峰期,让采摘时间不至于过于集中,一方面能保证茶叶及时采下树、保障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也方便茶农的采收,避免采茶季节出现人力短缺。

不同茶树良种品种的组合种植,结合了早发芽与迟发芽、稠芽与稀芽、抗病性强的与弱的,实现了优势互补,不仅保障了茶叶的产量,也维持了茶园抗病防虫平衡性,有效解决茶叶“丰产不丰收”、土地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时木茶厂茶园

在这片130亩的茶园里,肖时英分片将不同的品种搭配种植,再套种上了1000余棵樱花、桃树、香椿、羊奶果树、臭菜树等树木,形成了19种搭配方式。

“这是茶籽盾蝽,是一种专吃茶籽的昆虫,茶籽盾蝽吃掉了茶籽,反而有利于茶树将养分留给芽头、提高茶叶品质”杨显鸿指着树叶上的红色小虫说,“在这个立体生态茶园里,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作用。”

滋滋虫鸣不绝于耳,枯败杂草形成的腐殖土悄悄发酵、形成天然的堆肥,散养的土鸡漫步在茶树下,啄食着沙土里的细虫,诉说着茶园里的生态良好和谐。

立体生态茶园实行多品种组合栽培、园林化改善生态环境、培养立体采摘面茶树高产树形,园林散养土鸡防控虫害、坚持只在非采茶期喷施绿色食品允许使用的农药和施有机肥为主的绿色措施管理茶园。如今,“立体生态茶园”绿色茶园模式已被列入全国第六批、第九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并在云南省范围内迅速推广。

斯人已逝,立体生态茶园模式却如茶树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将为云南茶叶发展注入新动力,为茶农增收提供新的途径。

云南网记者杨子双摄影报道

标签: 产业发展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