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打好“湖泊革命”攻坚战 云南建投在行动
发布日期: 2022-09-24 05:31:27 来源: 云南网

金秋9月,随着云南旅游回暖复苏,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各高原湖泊保护治理项目也逐渐成为游客的“打卡点”。环游洱海领略大理的“风花雪月”,披着晨光静待泸沽湖的海菜花开,沐浴晚霞感受抚仙湖的诗意与浪漫,跋山涉水目睹程海“金沙丽水”的壮观,忙里偷闲感受阳宗海的浪漫花海……在享受“蓝天碧水净土”带来的愉悦时,游客们对近年来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洱海的水越来越清

2019年以来,作为云南省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投资建设主体,云南建投集团积极投身“湖泊革命”攻坚战,按照“一湖一策”方案,稳步推进洱海、程海、泸沽湖、阳宗海、抚仙湖保护治理,参与杞麓湖、异龙湖保护治理项目建设,探索出了一条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各湖泊水质稳中向好,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据云南省水利厅公布的资料显示,2021年,抚仙湖、泸沽湖水质保持Ⅰ类,洱海水质达到Ⅱ类,阳宗海水质保持Ⅲ类,程海水质(氟化物除外)达到Ⅳ类,杞麓湖为劣Ⅴ类,异龙湖由Ⅴ类降为劣Ⅴ类。

“人退湖进” 最大限度保留湖泊生态空间

围绕“人退湖进”这一思路,云南建投集团通过实施生态搬迁、生态修复、生态廊道等项目,搬迁拆除湖泊生态核心区的人、房、田,控制生态缓冲区以内人口规模;推进环湖交通功能外移,实施生态廊道改造,减少交通运输对湖泊保护造成的影响和隐患;以自然修复为主,因地制宜实施生态修复,着力提升生态功能,最大限度保留生态空间。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推动云南各高原湖泊完成了从“人进湖退”到“人退湖进”的历史性转变。

在大理,一场涉及到洱海沿线8个镇、23个村委会、1806户群众的生态搬迁行动深刻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集团通过实施洱海保护生态搬迁“1806”项目,实现洱海绿线范围内建筑拆除64万平方米,农田、经营性用地腾退1029亩,形成流域内科学合理的生态、生活、生产空间布局;本着“宜安居、兴产业、共发展”的初心,打造5个各具特色的白族小镇及产业配套,让1070余户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实现群众生产生活与洱海保护治理的共赢。

大理洱海生态廊道被称为是保护洱海的“最后一道屏障”,涵盖了790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和湿地建设、32公里的生态岸线修复、30公里污水管网的完善、129公里的环湖生态廊道和若干环境监测站点、5个带有湿地修复功能的科研实验基地。经过系统化、精细化的建设,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全线129公里主体工程建设,同时在海西段阳南溪至桃源村北46公里已经开展试运营服务。项目建成后,实现了湖滨带修复和湿地生态功能,有效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改善洱海水质,维持生态稳定,通过开展科研实验和生态监测,有力促进健康湖泊生态系统构建和流域可持续发展。今年1至6月,洱海水体透明度达到近10年最好水平。

泸沽湖环湖生态修复项目

在丽江,实施泸沽湖沿湖生态搬迁及生态建设项目,在对泸沽湖沿湖80米生态红线范围内居民客栈进行拆除后,开展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目前已完成8个湖滨生态带、5个生态村庄基础设施、9.5公里生态环境监测巡护廊道建设,在促进泸沽湖保护治理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阳宗海施家嘴村庄生态移民搬迁项目共建设6栋住宅楼,目前已全部封顶,建成后可提供安置住房601套,改善搬迁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有效解决片区阳宗海空间管控和岸线管理问题,保护阳宗海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抚仙湖广龙旅游小镇安置房项目

此外,云南建投集团还全面完成全国首个高原湖泊生态搬迁项目——抚仙湖广龙小镇安置房建设,6100多名搬迁群众迁入新居,开启新生活,标志着抚仙湖2.8万人环湖搬迁首战告捷,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搬迁群众所退出的沿湖房屋、田地等现已建设成为生态湿地,在湖边成为一道绿色的生态屏障,为长期保持抚仙湖I类水质发挥着重要作用。继广龙小镇安置房后,抚仙湖环湖棚改暨生态移民搬迁(县城一号安置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项目建成后可安置群众1900余户,共6500余人,为加快抚仙湖“四退三还”进程、改善北岸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流域治理 从源头降低入湖污染负荷

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污。云南建投集团坚持“治标先治本”,紧紧围绕降低入湖污染负荷这一关键、核心,大力实施污水垃圾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构筑水污染防治体系和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推动湖泊保护从“一湖之治”上升到“流域之治”。

程海水利骨干应急补水工程进水口“金沙丽水”

程海流域村落污水收集提升改造工程(二期)项目以改善流域内水环境为首要目标,完成程海沿湖39个村落6560户居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监测、尾水回用,现收集率已达到96.28%,并做到污水100%处理,100%回用,有效地降低了程海湖水的富集率,缓解了水质的恶化。项目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吸引了丽江市各县区前来观摩“取经”。

阳宗海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以推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为切入点,针对流域内53个自然村组以及全部自然村落,改造村庄雨水、污水集水系统及垃圾清运现状,建设污水管网工程,实现沿湖村庄污水收集率90%,从源头上阻断污水、垃圾进入阳宗海,让良好的生态环境造福流域百姓。

阳宗海风光秀丽 景色迷人

泸沽湖永宁片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项目投入使用,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等,有效解决了现有污水处理厂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防止污水排入水体、河道,促进了永宁集镇及18个村庄人居环境改善。

因湖施策 保护湖泊生态系统多样性

按照“一湖一策”治理思路,云南建投集团在推进湖泊治理中坚持因湖施策、对症下药,通过引水补水、生态修复,推动流域水生态、水环境整体改善,实现系统治理。

针对程海水位不断下降、流域生态持续恶化这一状况,集团率先启动程海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水利骨干应急补水工程建设,通过新建三级提水泵站,从30公里以外的金沙江补水至程海。2020年9月项目如期通水,截至目前,累计向程海补水8300余万立方米,在有效增加程海入湖清洁水量、增强程海水体循环和水动力,改善程海水生态环境的同时,为程海流域提供农业灌溉用水,为发展绿色环湖经济打下基础。

泸沽湖环湖生态修复项目已完成13项建设内容,通过整合现有在建和待建的环湖生态带,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成情人滩、小渔坝等湖滨生态带,充分发挥湖滨生态带对泸沽湖的保护功能,为湖滨构筑最后一道拦污屏障,同时,打造沿湖区生态景观,提升泸沽湖旅游品质。

杞麓湖

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建设项目以巡护道路、沿湖截污渠为双环,发挥了良好的防洪、巡护、面源污染截留作用,附属绿化因地制宜,构建出生态多样性屏障。入湖河道中间段治理初步恢复了河畅景美的自然景观;十街小湾鸟类栖息地成为了候鸟栖息停驻和繁衍的乐园;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助力区域产业提质增效和科学可持续发展。项目建成了集湿地保护、科普宣教、旅游观光和生态文化体验为一体的重要基地,有效保护高原湖泊,弘扬湿地生态文化,提升了通海县区域“文化海拔”和居民幸福指数。

异龙湖

异龙湖保护治理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其中异龙湖补水是治理异龙湖的关键项目,而大练庄水库至赤瑞湖连通工程又是异龙湖补水工程的关键一环。石屏县大练庄水库至赤瑞湖连通工程建成后对促进灌区龙武镇、大桥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异龙湖综合治理,实现稳定补水,改善异龙湖水质,缓解石屏坝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起到重要的作用。

“管”“治”结合 提升科学治湖能力

“治”与“管”需同步进行,集团先行在程海实施“智慧程海”湖泊综合管理系统项目、程海水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研究平台构建项目,依托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和科学研究成果,为湖泊治理提供智力、智慧支持,提升科学管湖治湖能力。

“智慧程海”湖泊综合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实现“高清视频监控、水质在线分析、综合管理及服务、应急指挥调度管理”四大功能,为湖泊保护治理树立起新标杆。“智慧程海”系统运行以来,平均每月产生200余起警报、700余条水质数据,做到了对程海水质的实时掌控与事前风险预判,就像是给程海湖穿上了一套360度无死角的“防护服”,对一切潜在污染说“不”。

程海水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研究平台构建项目已于今年7月投入使用,项目以程海流域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从水环境监测、湖体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土著鱼类人工繁育技术研发、沉水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与人工恢复等领域开展研究,并打造示范工程,提高程海保护治理水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推进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中,云南建投集团将把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作为重要抓手,持续构建湖泊保护治理长效机制,推动高原湖泊从“一湖之治”到全域治理,实现湖泊治理可持续发展和全域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云南网通讯员王陆锋 秦莉 胡绳 记者 杨建华 摄影报道

标签: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