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县域观察】弥勒:以绿色身姿站上发展前沿
发布日期: 2023-02-03 07:42:43 来源: 云南网

连日来,弥勒市一派火热景象:在弥勒工业园区,山东天同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工地春节不停工,工人们铆足干劲努力加快工程进度;在红河水乡,具有弥勒元素的灯光水舞秀震撼回归,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在太平湖森林小镇,连片的郁金香竞相盛开在曾经的石漠荒地,共赴好春光。

县域经济是区域协同发展的交汇点,是云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随着我省一个个大布局、大战略、大规划相继实施,弥勒市紧抓资源、做强特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深根植在这片土地。2021年,弥勒市对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5.3%,连续6年上榜全省县域经济10强县。

生态蜕变绿色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回顾近两年来弥勒市的发展历程,离不开区位、基础、机遇的强有力支撑,更离不开一个“绿”字。

曾经,穿城而过的甸溪河一度成为杂草丛生的“臭水沟”,不毛的荒山、钻不出土的庄稼和山坡上开垦的农民成为当地人深刻的记忆。而今,俯瞰弥勒山川大地,一片片森林绿海厚植于城市高楼间,多彩花海四季不断,自然山水景观和多层次的地形地貌相融共生。甸溪河也成为了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湿地公园,2022年接待游客总数达263万人次,同比增长56万人次;2023年春节期间,共有33.41万人次来此游玩。河道周边,重庆新鸥鹏教育城、红河未来城等项目依次落地,有效带动周边土地开发,推动宜居产业带建设。

来到太平湖森林小镇,石漠化治理为邻近小镇的小太平村带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飞跃。依托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旅游康养业,通过众租、众参、众创、众筹的利益联结机制,当地村民每年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好风光、好山水渐渐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金山银山”。

借着“绿色”的东风,弥勒市“庆来故里,福地弥勒”的名片越来越亮。

“这两年,弥勒市始终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道路,整合利用优势资源,做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把绿化美化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结合起来,县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弥勒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邱锦介绍。

从资源利用到产业发展、从城镇开发到民生改善,同步创建的绿美城、健康城、体育城及儿童友好城不断吸引着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向弥勒汇聚。2022年,弥勒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8万户,同比增长120.19%,市场主体增加至6.4万户,市场活力竞相迸发。

特色产业强筋壮骨

“出发,去弥勒!”大年初五,来自成都的周禹岑带着家人前往弥勒东风韵小镇,开启假期之旅。

一边是从红土地上拔地而起的红砖艺术建筑,一边是被郁郁葱葱的树林环绕着的健康管理中心。随着《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公布,东风韵小镇持续推出红物集市、电影周以及唐卡艺术展等系列活动,提升小镇艺术性的同时朝着康养旅游度假区方向转变,以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全新模式,打造令人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依托负氧离子含量高、温泉等自然资源优势,弥勒聚焦“文、游、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发展生态旅居、康养旅游等新业态,2022年上榜“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年接待游客11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7.28亿元。

视线一转,来到小寨蓝莓基地,占地面积850亩的蓝莓园内果香四溢。“弥勒海拔低、霜期短,适宜种植蓝莓。如今我们在弥勒有4个片区,未来计划拓展2000亩以上规模化农业产业园,建成集小浆果及阳光玫瑰葡萄新品种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项目。”云南梦遇莓农业有限公司朋普园区园长陶玉庭说。

调整产业结构,文旅康养、推进三产融合是弥勒市实现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由烟草产业的一业独大走向制造业的创新升级,再到文旅融合加速释放全域旅游活力,弥勒市初步形成3个百亿级、5个十亿级产业链引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

弥勒还持续将产业触角向乡村延伸,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可邑小镇是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彝族阿细人村落,当地依托可邑古村落保护,管好古村老屋、护好自然生态、发展旅游业。“如今,村民们开起了民宿、农家乐,我在景区舞蹈队跳舞,在家门口增收的同时还能把我们的民族舞蹈展示给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我非常自豪。”可邑村村民王晓燕说。截至目前,可邑小镇共接待各地游客27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8亿元,带动当地村民实现人均增收1.8万元。

“把资源变成产品,把产品做成品牌。未来,弥勒将继续突出特色、放大优势,做强‘一县一业’‘一村一品’,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邱锦说。

云报全媒体记者刘宇丹

标签: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