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发展跳菜产业 盘活非遗经济
发布日期: 2023-04-16 10:36:17 来源: 云南网

精彩的跳菜表演

南涧彝族自治县是“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彝族跳菜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南涧县擦亮“彝族跳菜”这一文化品牌,制定《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南涧跳菜传承与保护条例》,实施培养百名跳菜名人、培训百支跳菜名队、打造百个跳菜名村、搭建百个跳菜舞台、扶持百家跳菜名店“五个一百”工程,促进非遗项目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通过跳菜与餐饮、婚庆、旅游行业的有效结合,直接间接带动上万人就业,实现非遗项目从“娱民”到“裕民”的发展,一条围绕南涧跳菜的文化产业链正在形成。

市场化运营实现“造血”功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在南涧县乐秋乡麻栗村委会鹿耳村村民胡增俱家,一场乡土婚宴正在进行,按照当地的习俗,主人家请来南涧县跳菜艺术团的演员演出。随着开场锣响,演员们穿梭席间,和着音乐节奏跳起高难度的舞步,相互配合给宾客上菜。胡增俱说:“除了白天的宴席,晚上还有篝火和打歌晚会。如今在我们这里,家家办婚礼都会请人来表演跳菜。”

南涧县文化馆馆长张漪介绍:“南涧跳菜从原始的民俗形态逐渐演变为舞台表演形式,现在主要分为宴席跳菜和舞台跳菜两大类。”南涧县在民族文化工作队的基础上组建了南涧跳菜艺术团,吸收跳菜传承人、民间艺人成为合同制人员,此后又成立了南涧跳菜演艺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商演为演员增加收入。“每个月能接到3到4场演出,在原有工资的基础上大约增加1000元收入。”艺术团成员鲁丽华说。

除了县级艺术团,南涧县民间还有大大小小数百支自发组建的跳菜团队,通过承接婚宴、寿宴、周岁宴等喜宴演出,餐厅、农家乐、景区表演以及司仪、主持等业务,每年创收约3000万元。宝华镇光乐村的自学空2017年创办了哀牢巅峰艺术团,组织艺术团成员外出表演,每场演出收入2000至3000元,带动更多跳菜艺人走上市场化之路。

全民传承激发内生动力

在南涧县示范小学的操场上,参加“跳菜社团”的学生们学着跳菜省级传承人阿本枝的步伐,跳起了跳菜里经典的“十二步”“十六步”等身法动作,队形变换和不同动作的排列组合,与音乐变化相得益彰。这样的非遗课堂,学生们每周都能接触到。教师曹玉琴表示:“南涧县示范小学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跳菜传习学校,是开展非遗进校园的重点基地,通过同县文化馆合作,由学生报名、传承人教学,5年来已经培养了100多个能够上台演出的孩子。”

近年来,南涧县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活动,参与师生、群众超过6万人次。此外,还开展跳菜职业教育为市场输送人才,在县职中开设跳菜专业,累计培养跳菜艺术专业人才200多人。

南涧县坚持把文化建设同特色产业相结合,建成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南涧“彝族跳菜”传承展示中心,实现了南涧跳菜的“一站式”展示和系统化传承,设立了13个非遗项目传习所,发展370支2000多人的跳菜文艺队。在国家、省、州、县四级跳菜传承人体系之外,以产业扶持为目标实施“五个一百”工程,截至目前,分3个批次命名了跳菜名人101人、跳菜名队36支、跳菜名村34个、跳菜名舞台23座、跳菜名店22家,并实施以奖代补,开展“百名人才”培训。随着跳菜艺术的传播,越来越多的艺人到全省各州市、省外各大城市从事跳菜歌舞表演,常年在外发展的约有1000人。

多场景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每年12月,被誉为“春天最早到达的地方”的无量山樱花谷,茶园中冬樱花连片盛开。作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最佳爱情表白地”之一,景区通过彝族传统婚礼巡游向省内外游客集中展示南涧的各项非遗,其中跳菜宴成为必不可少的民俗体验项目。

随着南涧县打造“无量山大景区”文旅融合的格局铺开,跳菜的场合日益多元化,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迎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机遇。“从2014年起,南涧县每年举办跳菜文化艺术节。近年来,南涧积极孵化孔雀渡国际野钓大赛、无量山彝族火把狂欢节等,将樱花、茶园、澜沧江等旅游场景作为展现跳菜文化的载体,以文旅融合促增收。”南涧县文旅局局长李伟介绍。

从村村寨寨的乡宴走上舞台、走进景区,从自发传承到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跳菜正在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南涧县通过老城改造规划建设了“跳菜步行街”商业街区,作为特色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域,今年4月到5月的沱茶文化旅游节期间,还策划举办“跳菜长街宴”,进一步带动文旅消费。

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涧镇西山村、安定社区都是跳菜传承较好的片区,目前该片区正在规划建设跳菜产业园,专门制作跳菜演出道具服饰、开发文创衍生品等,并同南涧土林景区一起,连片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聚集区。”

云报全媒体记者段苏航秦蒙琳

标签: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