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关注:【云南网独家视频访谈】国际博物馆日特辑:“诗莹印象”对话高参——“跨越时空”的音乐之旅
发布日期: 2023-05-18 12:43:07 来源: 云南网

由云南网出品的首档自制视频访谈栏目今日起正式上线。栏目携手“诗莹印象”,汇聚文化、体育、经济、学术等不同领域具有影响力的重量级嘉宾,以实景拍摄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模式,通过深度对话,追寻他们的成长轨迹、聆听他们的心灵感悟,呈现富有时代质感的人物图谱,讲好可观可感的云南故事。

恰逢国际博物馆日,首期视频访谈联合云南省博物馆共同打造。由著名艺术推广人、钢琴家、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诗莹印象》主理人王诗莹为主持人,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高参为嘉宾,共同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之旅。


(相关资料图)

【小提琴和人也是一种缘分】

在云南省博物馆牛虎铜案雕塑前,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高参持琴而立,正现场演奏莫扎特《降B大调奏鸣曲》(K.454)的第三乐章。

他使用的是“梦幻之琴”阿玛蒂小提琴。这把曾被贝多芬本人聆听过的小提琴虽已400多岁高龄,但仍光亮如新。如今,它在承载着古老东方文明的地方被再次“唤醒”。

琴声舒扬,乐响行云,一东一西的碰撞,应和着历史的回响。

这是高参第三次到云南省博物馆,而每一次的到访,都和一件“国宝”有关。那就是云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聂耳使用的小提琴。

“都说‘琴找人’,小提琴和人也是一种缘分。”看着展柜中略带磨损痕迹的聂耳小提琴感慨道。

1931年,刚到上海不久的聂耳用打工获得的酬金,购入了这把小提琴。此后,这把小提琴始终伴随着他,成为他从事音乐生涯不可或缺的神圣乐器,见证了这位人民音乐家短暂而辉煌的音乐人生。也是用这把小提琴,聂耳创作出了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了时代先声。

“国歌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的国歌,这是一种精神力量。”高参说,聂耳的这把小提琴从过去走来,用音乐传承情怀、与时代共鸣,更激励青年担当作为。

【先做人,才能成为音乐家】

高参师从世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授。这位中国小提琴界“教父”级的大家,曾给予高参极高的评价。“老师的期许对我来说是一种前进的动力。”在高参的记忆中,林耀基教授不怒自威,时刻用超高的音乐水准来要求学生。“他既像严父、又像慈父,尽管在言辞上没有过多表达,但他内心总是希望我们更好。”高参说,林耀基教授教会他的不仅技艺,还有为人处事、哲学道理和对音乐的信念。

怀揣林耀基教授“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小提琴音乐事业作出贡献”的寄语,高参把每一次演奏或讲学都当作一种使命。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他致力于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我更强调对于学生的引导,让他们首先明白,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高参认为,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对学生们的音乐事业大有裨益,因为要先做人,后才能成为音乐家。

【让音乐连通古今】

在访谈中,高参毫不吝啬对云南的赞美。

“人与人、人与地方,它有时候是一个气场。我到云南,就觉得非常亲切,这个气场对了。”高参笑着说道,每次到云南,自己都能轻松进入深度睡眠,这是在其他城市可遇不可求的状态。而曾经在翠湖公园瞥见阳光洒下的斑斓瞬间,更是成了他至今难以忘怀的惊艳时刻。

应云南网和“诗莹印象”之邀,时值国际博物馆日,高参再一次飞抵云南昆明,并走进云南省博物馆了解云南音乐的“前世今生”。

云南的文化艺术如同宝藏一般,值得音乐人学习和深挖。但与此同时,“玉石也是要打磨的”。“云南有非常多好的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特别是多民族色彩浓厚,这是发展潜力。”高参表示,官方的保驾护航是引领,本土文化艺术的进一步传扬需要更多艺术家们来发现和提炼。而对于如何让音乐走进生活、走近更多人,高参也在云南省博物馆找到了新的灵感。“未来,我们不仅可以在博物馆里举行音乐会,还可以复原博物馆里的乐器进行演奏。”高参期待,让音乐连通古今,更让文化得以永续。

支持单位:云南省博物馆云南艺术学院

制片:刘成锁华媛

策划:罗蓉婵李熙临张成

摄像:刘畅夏欣瞳许卓皓

剪辑:夏欣瞳陈思蒙

美术制作:陈思蒙

本期记者:李熙临

标签: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