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琵鹭现身滇池
发布日期: 2022-02-10 22:46:48 来源: 云南网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琵鹭现身滇池

2月10日,记者从昆明市滇池管理局获悉,2月7日,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与大理大学东喜马拉雅研究院鸟类研究团队共同在滇池海东湿地观测到一只白琵鹭(Platalealeucorodia)。这是白琵鹭近年来在滇池流域的“首次现身”。

据介绍,白琵鹭为大型鹮科水鸟,体长约70~95厘米,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琵鹭最显著的部位为嘴,因其嘴部与乐器琵琶十分相似而得名。白琵鹭主要栖息于河流、湖泊及水库岸边、芦苇沼泽及浅滩湿地等区域,觅食时,将长长的嘴探入浅水、泥地中,发掘和捡拾虾、蟹、水生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类等小型动物。白琵鹭常结群活动,偶见单独觅食。目前,研究人员尚未发现其周边有其栖息地所在,也无法判断其有无幼鸟。对此,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副研究员王荣兴表示:“为了不打扰它们的生活,我们没有刻意去探寻它们的居所。”

据王荣兴介绍,自2021年5月开始监测至今(至2022年2月),滇池共记录到50种水鸟。滇池边记录的珍稀水鸟在全省的湖泊当中是相对较多的。

多年来,昆明遵循“人工干预最小化、自然恢复最大化”的原则,推进滇池湖滨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目前,全市累计建成以湖滨湿地为主的滇池环湖生态带6.29万亩,初步构建出一条平均宽度约200米,区域内植被覆盖率超过80%的闭合生态带,滇池湖滨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目前已有鱼类26种,鸟类139种,水生植物303种……

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于2021年5月-2022年4月开展1次/月、4天/次的环滇池鸟类调查研究工作,调查样点包括东风坝、王官-斗南湿地及东大河湿地等共29个湿地,范围涉及昆明市的西山区、官渡区、呈贡区和晋宁区。2021年5月-12月,共调查到鸟类15目44科133种5万余只,包括水鸟7目12科50种4万余只,林鸟8目32科83种1万余只。宝丰湿地、余家沟、东大河湿地、鸽子窝湾和昆阳农场水鸟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王官-斗南湿地、古滇王国湿地、海洪湿地、东大河湿地、永昌湿地、宝丰湿地、捞渔河湿地、西华湿地、余家沟林鸟最为丰富。

该研究院持续开展的鸟类调查研究显示,随着滇池保护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的不断推进,适宜鸟类栖息的空间亦在逐步扩大,在滇池陆续观测到了彩鹮、青头潜鸭、水雉、紫水鸡、白琵鹭、棉凫、普通鵟、黑鸢、黑翅鸢、游隼、红隼、白胸翡翠等多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云南网记者王琼梅

标签: 野生动物 重点保护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