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播资讯】云南祥云:社区群众吃上“旅游饭” 走上致富路
发布日期: 2022-09-30 05:32:03 来源: 云南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理祥云县禾甸镇大营社区依托生态文化旅游的特定优势,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通过“文化+旅游”项目,全方位提升旅游内涵和外延,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山乡穷村走向省级旅游名村的美丽蝶变。

曾经的大营社区地处深山,山高路远,进村的土路雨天泥晴天灰;放眼望去,大多都是土砖垒墙,稻草铺顶的茅草房;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效率低,耗费人力,经济落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成为当务之急。

经营农家乐d的寇庭凤(右二)

好在大营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村,世居着汉、白、彝、苗、傈僳五个民族。这里民风淳朴、社会安定、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这里森林覆盖率高,林下资源丰富,野生菌、木耳、名贵中药材等品种多、质量好、产量高;这里非遗项目特色鲜明,以土陶制品、刺绣制品、木雕面具为代表的文创产品内涵丰富、现代时尚并兼具实用性,深受游客欢迎;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涵养多彩而又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哑巴节、火把节、苗族开山节等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独特而有魅力。


(相关资料图)

大营社区依托村落多元的传统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风土人情优势,找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定位,着力发展休闲度假型、健康养生型、民宿体验型、文化艺术型、非遗技艺型特色旅游名村,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游玩打卡,不仅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还将当地的人文历史、传统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使大营社区成为祥云文化旅游的一张新名片,曾经的山乡穷村在十年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

各族群众共赏春光

大营社区2组村民寇庭凤就是大营社区巨变的亲历者,2015年,44岁的她经营起社区第一家农家乐,成为大营社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想起以前的生活,她连连感叹道:“以前种庄稼、养牛羊,一个月收入也就几百元,娃娃上学都觉得困难。”随着大营社区旅游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寇庭凤的生意也越来越火,腰间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自从经营了农家乐,加上种庄稼和中药材,一个月收入7千元是比较容易的,供子女上大学不成问题,生活越来越好过啦。”

如今,社区经营着3家农家乐,每当举办各类传统节日活动时,大批游客慕名而来。人多的时候,寇庭凤经营的农家乐能将12张饭桌全坐满,房间也住满,一时忙不过来,还要请人来帮忙。大营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发先说:“我们现在每年都要接待上万的游客,前几年大部分是祥云县城和周边县市的游客,现在北京、上海、浙江的游客也有不少。”

如今的大营社区

为给游客带来良好的旅游体验,社区修建了柏油路,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为游客到社区吃土鸡、喝山泉、采摘蘑菇果蔬、游玩观赏旖旎风光提供了便捷。

今年5月,社区成立了合作社,共吸纳60多户农户入股,每户每天能分红100元左右,每年的集体经济从不到5万元增加到10万余元。大营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发先说,“自农文旅融合发展以来,社区的名声越来越响,群众的收入也大幅增加,村庄的各方面都向好发展。”

哑巴节

2008年起,大营社区先后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被认定为省级旅游名村,哑巴节、大营土陶先后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下一步,大营社区将大力整合各方资源,继续坚持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继续提升文化内涵,科学规划景观布局,建设半山旅游民宿点,以点串线,融入滇西旅游环线,助推旅游产业化,乡村旅游再上新台阶。

云南网通讯员 陈治学 徐亚园 杨舒婕 岳扎卖 李容

标签: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