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禄劝:民生小实事成为幸福指数飙升的“助燃剂”
发布日期: 2022-11-10 22:36:07 来源: 云南网


(资料图片)

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坚持党建引领,“民生小实事”办理从“小切口”入手,整合资源、动员多元主体参与,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随着162件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情”办结见效,禄劝县民族地区幸福指数正往上飙升。

“幸福小食堂”让留守老人享受到舌尖上的“美滋味”

禄劝县青壮年外出务工数量庞大,农村空巢独居老人多,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成了他们的期盼。为破解老人“吃饭难”问题,则黑乡、中屏镇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建起了“幸福小食堂”。“小食堂”建设按照“政府补一点、村委会出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原则,积极动员协调群众、致富带头人、新乡贤等社会力量参与。“小食堂”让农村留守老年人吃上了暖胃餐,享受到了舌尖上的“美滋味”,还将居住分散的老人们聚在一起,一同吃饭、聊天,老人们有伴了,幸福感也更强了。

“泥巴路变水泥路”让老百姓走上舒心愉悦的“幸福路”

“永翠一组原来的进村路是1981年村民投工投劳修通的,比较窄又没有硬化,不下雨还好,一下雨全是泥,更加不方便。”茂山镇永翠村在多方努力下,争取到县级进村道路硬化资金38.08万元。但该路段途经其他村组的地界,路基加宽占用土地需补偿2.17万元左右成了项目实施的难题。为破解“出行难”问题,村民协商后,村内年轻人纷纷表示:“占了自家的地不用补偿,占用其他村组土地的补偿款大家来捐,项目也可以出工出力。一夜间,村民捐款3.79万元,补偿款才有了着落,项目得以顺利实施,泥巴路变水泥路的愿望得以实现。”

“乡间齐心桥”让人背马驮的生产成为“过去式”

汤郎乡砍邓拉小组地处金沙江沿岸的大山深处,砍邓拉小河把56户农户与全村44%的土地隔在东西两边,几辈人肩扛马驮,每年轮作要比其他村组多投入生产成本6万元左右,遇到收成不好时,农民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修一座桥成了大家最盼望的事。为破解“生产难”问题,建设生产用桥被列为2022年板桥村民生小实事办理项目,小桥建设总预算8.2万元,除用村集体经济帮助解决的5.6万元外,剩余资金缺口怎么补足又成了“头疼事”。群众的困难还得群众想法子解决,村民商议后同意村“两委”提议:由“村两委+村小组+施工队”共同解决,施工用料就地取材,施工队负责关键技术不收工时费,村上管吃管住,搬运水泥砂石料、拌料、桥体浇筑等体力活由村民投工投劳。这样,一座现代水泥钢筋桥就这样建成了,村民起名为“齐心桥”。它打通了村民生产劳作的“最后1米”,实现了农业生产人背马驮向马车、三轮车的转变,也让人背马驮成为了“过去式”。

“田间小水窖”让脐橙甜到农民朋友“心里头”

崇德街道岔河村位于普渡河上游。2020年,岔河村建成400亩脐橙生产基地,亩产1.2至1.5吨,亩均产值10000元以上,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全村驶上了致富的快车道。为壮大村民致富产业,2022年全村有102户村民有意新栽种脐橙600亩,但只有山地较高处有空地,因灌溉设施不足、功能老化,输水管路、沟渠年久失修等问题,“灌溉难”成了脐橙发展的“绊脚石”,村民想修建水窖的愿望更加强烈。岔河村“两委”了解到群众需求后,组织村民议事会讨论制定了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方案:有需求的村民按标准自建水窖,验收通过后每个水窖补贴4000元。用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群众自己动手,建成“小水窖”114个,为600亩新栽种脐橙引来了“生命之源”。如今的岔河村,绿水青山正变成一座座金山银山。

云南网通讯员 赵书慧

标签: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