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呵护大美湿地 共享生态福祉
发布日期: 2023-02-02 08:53:31 来源: 云南网


(资料图)

洱源县茈碧湖水杉 通讯员施新弟段正孝摄

走进洱源县右所镇永安湿地尹家沟施工现场,机器声轰鸣,挖掘机、推土机、装载车来回穿梭,施工人员在有条不紊地砌垒着挡墙,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中铁十局洱源项目部项目经理钟邦耀介绍,洱海流域湿地公园保护与提升改造项目自2021年9月开工以来,区域范围内外来物种清理控制专项、凤羽河生态隔离带提质增效工程已全面完成,茈碧湖入湖口湿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东湖库塘湿地和罗时江生态隔离带已全面进场施工,湿地管护调度中心、生态监测中心两个管理专项已启动。

该项目总投资6.77亿元,建设期限为2021年至2023年,建设总面积14273.1亩,涵盖洱源县洱海流域6个乡镇,分为西湖片区、东湖片区、茈碧湖片区、弥茨河片区、凤羽河等片区,建设内容包括湿地及缓冲带恢复1381亩,提质增效12431.1亩,湿地勘界立标、标识标牌、管护站点、生态监测中心、视频监控系统和其他附属设施等相关管理能力建设。项目建成后,可提升使用多年的部分湿地水质,进一步增强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和生态效益,最大限度削减污染负荷,改善主要入洱海河流水质。

洱源县湿地中心主任杨春冰介绍,项目启动以来,洱源县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紧紧抓住河岸一体化治理这个牛鼻子,突出河岸并重、系统治理,精准施策,解决湿地碎片化等问题,补齐河道、湿地建设短板,把河岸治理建成有机统一的整体,进一步增强净化体系合力。

漫步在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放眼望去,烟波浩渺,芦苇丛生,水草丰茂。

杨春冰介绍,在前期以湿养湿探索的基础上,立足资源优势,采取“传统+引进”的方式,重点规划了团山产业示范区,发展以莲藕、海菜、水果莲子为主的水产种植,并配套农产品加工服务,发动新型农业主体参与,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打造团山模式。

“这里的水变得越来越清,环境越来越优美,空气也越来越新鲜,我们住着很舒服。”右所镇西湖村委会张家登村村民张荣富家世代居住在西湖边,看到这里的变化,他倍感幸福。

近年来,洱源县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在痛点亮剑、堵点出击、难点攻坚,把生态作为立县之本,将绿色作为发展底色,深入落实洱源高水平源头保护和高质量绿色发展要求,将湿地保护与恢复作为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的重点和亮点,坚持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生态环境功能和水质净化功能相结合,不断加大湿地建设和保护力度,一批批湿地公园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10年来,该县累计投入资金83.64亿元,实施保护治理项目70个,新建改造污水处理厂7座、处理站95座、管网1119公里、农户污水处理设施54600个,实现洱海流域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投资1亿元建成洱海流域畜禽粪便综合治理项目,洱海流域全面实现“三禁四推”,完成永安江等一批污染防治项目,畜禽粪污实现资源化利用,构建起减排降耗、资源回用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完成西湖中登村生态搬迁安置,实施非煤矿山生态修复29座,增绿复绿2.48万亩,实施了东湖、茈碧湖“三退三还”等湿地恢复建设工程,恢复生态湿地2.48万亩,新建湿地2.43万亩、生态隔离带1.39万亩。入湖水质持续改善,“三库连通”工程累计直补洱海清水3.12亿立方米,生态治理河道188公里,茈碧湖、弥苴河分别被评为省、州“美丽河湖”,流域9个水质断面实现自动化监测,主要入湖河流总体消除Ⅴ类及以下劣质水体,构建起河畅水清的清水入湖体系。

云报全媒体记者秦蒙琳 通讯员施新弟赵菊芳赵喜杏

标签: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