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短讯!90后返乡“新农人”借力拼多多 把高原沃柑“扛”出大山
发布日期: 2023-03-24 22:41:10 来源: 云南网

时下正值沃柑收获季节,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山坡上连片种植的沃柑树长势喜人,枝头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果实,漫山遍野一派“甜蜜”的丰收景象。

在新平县县郊的一家沃柑加工厂里,高科技含量的生产线轰隆作响,一箱箱沃柑在传送带上通过一个个“关卡”,按照大小、糖分、形状、表皮外观“自动分组”,几十个工人也分工协作,忙着搬运、清洗、分拣、装箱、装车。


(相关资料图)

工人在对沃柑进行清洗

这家工厂隶属于云南果速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厂长饶愿恒在近6000平方米的厂区里穿梭,仔细检查各个环节,对工人进行指导。“做农业很多时候没有特别标准的东西,所以小细节非常关键。”这个90后云南小伙儿一脸严肃,目光几乎离不开流水线上的沃柑。这批果子均经由饶愿恒的合作伙伴、拼多多商家余现伟销售,装车后将发往全国各地。

沃柑并不是云南独有的水果品种,来自广西的武鸣沃柑,来自大洋洲的澳柑,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面对竞争,云南的高原沃柑当然也有它的“金刚钻儿”。种植基地海拔高、生长周期长,成熟度更高,再加上得天独厚的水热光照,使得这里的沃柑果肉饱满,汁水浓郁,吃起来“更有风味”。

据饶愿恒介绍,云南的沃柑种植整体比较分散,宾川、大理、红河、保山等地均有种植。作为褚橙之乡,玉溪新平沃柑最为知名。但让沃柑走出高原,到达消费者手中,这条路并不平坦。

01
爬坡:品质为基、电商助力

“你看这个种植的山坡,最陡的有六七十度的坡度,完全没有办法机械化采摘,只能靠人工一筐一筐地背。”饶愿恒站在一个合作基地的种植园里,一边检查尚未采摘的果子成熟度和品相,一边介绍,为了在坡上站稳,他只能略歪着身子,保持平衡。种植采摘人力成本高还不是唯一的难点,“特别陡的地方,靠人工打药都费劲,病虫害也无法避免,表皮上会留下斑痕,所以卖相上云南沃柑有一定的劣势。”

不过福祸相依,因为果树沿山体而栽,随着海拔上升,气温递减,果子成熟的时间也不一样,山下的果树已经采摘完毕,山腰的才刚刚成熟。“生长周期长,销售周期也长,农药使用少,这些都算是高原沃柑的优势。”在云南做了4年多水果生意的余现伟说。他在拼多多百亿补贴上销售的沃柑位列“沃柑好评榜”第一名,而这些沃柑全部出自饶愿恒的加工厂。在沃柑产业链上,饶愿恒负责管理的加工厂,可以说是解决沃柑商品化链路上的重要一环。上游对接果农和种植基地,下游对接销售平台和商家,中间还要做好加工,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

工人在对沃柑进行分拣

“拼多多的高流量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能把我们的产品带给更多消费者”饶愿恒直言不讳。尽管高原沃柑在成本和卖相上不占优势,但能在拼多多上做到畅销和好评“两手都硬”,两个90后认为,核心靠的还是品质。

2020年因选择共同快递公司发货而结识的两人,靠着“要做实事”而“磁场相吸”,随后开始了长期合作。选择拼多多的百亿补贴,主要也是因为这个渠道品控好,与他们的产品天然适配。“不管同行们怎么做,成品率都是我们的重要指标。”余现伟说,根据采摘情况,成品率高的时候可以达到90%,低的时候甚至只有45%,但无论如何,坏果烂果病果坚决不要,哪怕会降低利润。在比如货源不足、场地涨价时,亏钱也不降低品控标准。

作为供货商和合作伙伴,饶愿恒也力挺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坚持品质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消费者对余总的店铺认可,就是对我们的产品认可,这样云南沃柑才会越来越被认可。”

余现伟(左)和饶愿恒(右)因电商相识相助
02
过坎:从互联网“大厂”到小加工厂

黝黑的皮肤搭配朴素甚至洗得泛白的衣服,在加工厂里碰到这位饶厂长,大概率会觉得他只是一名普通工人。也可能正是因为这份朴素和接地气,他才能做好下游对接的同时,也能和上游种植端保持紧密联系。

在新平县,大大小小的种植基地就没有他不熟悉的,而且更难得的是大家都认可他,哪怕有的基地有自己的直接客户,也愿意把沃柑拉到饶愿恒这里来加工和分包。在销售端,除了来自拼多多的“大客户”余现伟,加工厂也和不少主流的生鲜电商有合作。“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做事可靠,付款及时,有信誉,讲道理,这些都做到了,他们也就认可我了。”饶愿恒腼腆地笑了笑。

虽然说起来举重若轻,但背后是下了很多苦功夫,堪称一部新农人的成长史。2014年大学毕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生鲜电商平台的技术主管,负责的就是现在加工厂里的这款高度信息化的进口生产线。2016年之后,慢慢从技术开始,接触到采购、销售多种业务,并且逐渐能够全盘负责,有了更立体的经验。

饶愿恒在电脑上查看机器分拣情况

2017年底,因为所在平台的业务调整,饶愿恒从光鲜亮丽的互联网“大厂”员工,变成了小加工厂的厂长。从沃柑开始,慢慢扩展到冰糖橙、茂谷柑、蜜橘、牛油果,做本地时令水果的“商业化”。

从技术岗到管理岗,从大厂打工人到小工厂负责人,适应角色的转变、管理经验的欠缺,都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道坎儿。“当时觉得自己是大企业出来的,很牛,甚至有点不服气。但是运营下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简单。”饶愿恒坦言,只做加工,没有全方位的客源,保证不了工厂的运作。而且真正挑起担子,才会有真正的想法,怎么把事情做好。“所以慢慢我就开始通过原来工作中积累的资源,吸引更多的客户,逐步去补齐短板。”

接触到上下游的客源,怎么留住客户也是一道坎儿。2018年开始运营后,饶愿恒发现,这台分拣能力强、信息化程度高的生产线运营起来,就比其他同行只能做简单大小分拣的机器,成本要高不少。即使不断优化,成本价格层面依旧没有优势。“既然成本不能继续优化,后面就改变了一下思路,我做服务,把我的服务的意识给提升,不管是上下游的客户,只要遇到的问题,我总要想办法去给他解决。”

03
冲锋:建立标准、打造品牌

不过,上下游产业的打通并没有让饶厂长轻松和懈怠,建立行业标准、打造地产品牌都是他的长远目标和使命。

地产品牌的打造,离不开行业标准的建设。现在市场上声名远播的陕西猕猴桃、山东苹果都已经形成一套明确的产业规范和标准。但云南沃柑目前还没有,作为制造业专业出身、研究精密仪器的大学生,饶愿恒深感苦恼。

因为不同的销售端采购标准不同,给他生产和管理都增加了难度。加工厂现有近40个固定工人,但季节性忙的时候,同时期可能有200多员工,而且因为临时工的流动性很大,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要给600多人发工资。“总体上我们要靠老员工带新员工,长期工带临时工,但是因为客户多,标准又不断调换,经常就是要做重复的培训,兜兜转转又回到最初的原点。”饶愿恒说,如果有统一的产业标准,大家都按同一个标准来,会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饶愿恒在种植基地查看沃柑生长情况

这两年,标准化和品牌化的打造也在多方的努力下不断取得进展。据他介绍,新平县政府牵头建设的冷链物流示范园,即将在今年正式投入使用,冷链物流示范园距离加工厂五六公里,整体从厂房建设、行业标准、产业配套各个方面强化,后面集中进行新平县柑橘产业的推广,届时也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由于规模足够大,饶愿恒负责的加工厂已经接到了相关部门抛来的橄榄枝,邀请他们首批入住。“我们希望能跟政府、协会一起磨合,往这个标准化、品牌的方向去努力,找到市场认可的平衡点,按质定价。”饶愿恒说。

04
坚守:农业向未来

扎进这个行业九年多,饶愿恒承认,农业确实是苦和累,最忙的时候,仅余现伟的拼多多渠道一天就有1万多单。一头是种植基地要着急出货,另一头是客户要着急卖货。需求最集中的一两个月时间里,他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可能只有3个多小时。工人是两班倒、三班倒来做,但作为负责人,他要始终留守。

“那时候就想着靠一下,因为不敢坐,坐下去就立马睡着了。”饶愿恒说,服务的都是长期以来对自己认可支持的客户,工人也是极度疲劳的状态,“没办法,我总不能第一个倒下。”虽然觉得很苦也很累,但当面对记者的提问,他依然说“不后悔”,作为农民的儿子,作为云南人,支撑他走到现在的就是一份情怀。

饶愿恒自认为是一个“家乡宝”,觉得家乡很好,也很恋家。大学毕业没有选择去大城市发展,而是在家乡打拼,将地产水果送出大山的同时,加工厂也很好地带动了周边的就业,据饶愿恒介绍,“工人来源都是县城周边的村子,要么是需要带孩子的宝妈,要么就是50岁左右、出门打工没有优势的人。”

饶愿恒在检查即将打包装车的沃柑

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坚信,中国的农业发展会逐渐脱离传统的模式,标准化、商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作为一代新农人,他非常希望去借鉴最先进的模式,并结合本土的情况探索出一条新路。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父亲,他也深感对下一代成长的责任,虽然自己只能每个月陪伴妻子和孩子一两天,但是他认为,有义务为更多的孩子创造安全的食品环境,这也是他目前践行的初心,“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到我这一代还没走完,但是我会继续往这个方向努力。”饶愿恒说。

农业需要产业化,需要有知识有眼光的新农人,同时也离不开一条可以让农产品出村进城的高速通路。拼多多起家于农业,通过“农地云拼”打造全新农产品供应链,成为国内最大农产品上行平台。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服务乡村振兴,响应“数商兴农”号召,拼多多于近日宣布启动“农云行动”,集中投入优势资源,推动全国100个农产带更快“拼上云端”,打造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数字化农产带。

云南网记者王淑娟通讯员李吉迟腾董一瑜

标签: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